我國能否出臺大力度 貨幣寬松政策


時間:2012-10-12





日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金融雜志》撰文稱,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經濟增長的任務很重,央行將進一步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周小川的這番表態(tài)耐人尋味,有分析人士對此解讀為,這可能暗示著央行將采取進一步行動,以放松貨幣政策來支持中國宏觀經濟的“穩(wěn)增長”。

央行是否會放松貨幣政策?何時會出手?這是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周小川此次表態(tài)傳達出的核心意思,可能就在于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擔憂。因為沒有穩(wěn)定的經濟增長環(huán)境作為后盾,要完成金融改革和支持經濟增長的任務就無從談起。最近兩天,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相繼宣布下調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IMF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7.8%,明年增長8.2%。之前的預測分別為8%和8.5%。世行則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低于5月份預測的8.2%,2013年經濟增速將升至8.1%。這可能暗示第三季度中國經濟仍在走軟。正因如此,市場普遍期望決策層能采取降息等力度更大的財政和貨幣措施,以支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增長”。

目前,全球各大央行貨幣政策呈放松之勢——美聯(lián)儲出爐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日本央行將資產購買與貸款計劃規(guī)模提高至10萬億日元;歐洲央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雖表示將對購買資金進行對沖,但如何對沖并未明確;澳大利亞央行再度下調利率0.25個百分點,稱中國經濟減速和歐洲衰退促其將利率降至3.25%,等等。但是相比而言,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卻略顯謹慎。自7月初,中國央行宣布降息這是其連續(xù)第二個月下調基準利率之后,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便成了奢想,取而代之的是持續(xù)與天量的逆回購。

不過,對于當前貨幣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僅僅依靠巨量逆回購來保持市場流動性,顯然是杯水車薪,不可持續(xù)。因為到期時間較短,而且,央行在利用逆回購投放貨幣的同時,也形成了天量資金短期內集中到期的壓力。據統(tǒng)計,10月到期逆回購規(guī)模高達6500億元,扣除390億元到期央票所釋放的資金后,10月公開市場已形成6110億元被動回籠的資金規(guī)模,這無疑加大了央行下調存準、永久性釋放資金的壓力。

為什么中國央行不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支持增長?巴克萊銀行8月底曾發(fā)布報告認為,根據他們與中國一些政策制定者的對話,中國正陷入某種“政策癱瘓”或者說缺乏更積極的政策行動背后有三個原因:首先,政府官方的宏觀經濟趨勢評估仍然是固定的,可能不足以刺激積極的政策響應;其次,鑒于增長復蘇可能延遲和通脹可能回升,經濟決策也變得復雜;最后,由于政府機關專注于各自的日常工作事項,高層缺少明確的政策指示,這降低了政策支持增長的效率。

巴克萊銀行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第一點最為重要,這也是中國央行遲遲不出手的根本原因。在決策者們看來,這一輪經濟下行并沒有引起嚴重的失業(yè)問題,所以不足以刺激積極的政策響應。從最新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正在逐步筑底企穩(wěn)。更為亮眼的是,中秋國慶雙節(jié)呈現(xiàn)出的強勁旅游消費,經國家旅游局、國家統(tǒng)計局匯總,在今年中秋國慶8天假日期間,實現(xiàn)旅游收入2105億元,比2011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4.4%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6.3%。

第二點可能出于對外部環(huán)境復雜局面的考慮。這里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際糧價上漲。自6月以來,受美國、俄羅斯等主要產糧地干旱影響,國際玉米價格飆升50%,已升至歷史高點,大豆和小麥價格也上漲約30%。由于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極高,約有80%以上大豆依賴進口,大豆價格的上漲勢必推高國內糧價,進而傳導至CPI,對通脹構成壓力,從而延緩了央行放松貨幣的操作。二是對美聯(lián)儲QE3的預期。央行擔心,中國如果盲目跟進歐美日等央行不斷開閘“放水”,勢必將令中國的通脹承壓,正如此前QE2期間所經歷的那樣。

所以,中國央行出于為保持穩(wěn)健貨幣政策基調、警惕通脹壓力、防止房地產市場反彈等因素的考慮,遲遲不出手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上,關于不同政策工具的效力,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期所舉農田抗旱的例子很有意思:數量寬松政策原意可能只是“挖幾個渠來放水,使之流向特定的干旱農田”,但實際上變成了“大水漫灌”。這帶來的問題是:一是資源有所浪費,如未來有通脹;二是可能出現(xiàn)副作用,如新興市場遭到過量資本流入;三是不確定需水之處能得到多少,公眾是否滿意。而實踐中我們傾向于“定向注水”。這顯示出短期內我國難出臺大力度貨幣寬松政策,故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資金面緊張態(tài)勢仍將持續(xù)。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