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取得顯著進展。未來改革進程將如何繼續(xù)推進?改革重點將向哪些方面傾斜?本報記者最近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業(yè)內專家和學者。
利率市場化改革預期不改
“從趨勢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不會停止,這也是中國繼續(xù)推進市場化改革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敝袊y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李建軍(微博)說:“利率市場化改革自去年以來有了實質性推進,這也是自1993年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的又一重要進展。預計未來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進一步放開后,將逐步實現(xiàn)利率價格的市場化。”
專家表示,經過去年6、7月兩次降息和利率幅度調整后,一年來,我國市場實際貸款利率水平明顯下降,這有利于實體經濟發(fā)展。同時,銀行業(yè)利差收入明顯下降,這表明銀行利潤轉移給了實體經濟,這與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有很大關系。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金融反哺實體經濟的過程還將持續(xù)。
“在利率價格市場化的框架里,除了貸款、存款上下限的調整外,我認為還需要從兩方面加以推進,一個是進一步完善基準利率,充分發(fā)揮Shibor作為參考指標的作用,并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另一個是要建立更加完整的收益率曲線,形成更成熟的市場。目前只有短期收益率曲線,長遠看還應健全中期和長期收益率曲線,這些在市場設計上都必不可少。”李建軍表示。
改革推進仍將穩(wěn)中漸進
采訪中,專家們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方向的確定不代表改革能一蹴而就。“貸款利率下限完全放開不可一蹴而就。目前市場供求關系中資金狀況‘穩(wěn)中趨緊’,所以貸款利率不可能一味下降,目前可考慮由銀企自行商議解決,這也不失為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的一種思路。”一位資深業(yè)內專家表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存款利率上浮的限度如繼續(xù)上調,比如說從目前的1.1倍繼續(xù)上浮,對當前面臨重重挑戰(zhàn)的銀行業(yè)尤其是中小銀行來說,一旦“上浮到頂”就會明顯增加存款成本。在今年商業(yè)銀行凈利潤增速大幅放緩、不良資產上升、中間業(yè)務尚未完全發(fā)展起來的背景下,要繼續(xù)上浮存款利率需要慎重考慮。連平建議,如果存款利率整體上浮面臨較大壓力,可以在存款的品種上進行考慮和選擇,挑選大額、長期的品種,如3年至5年的定期存款等品種來進行嘗試,對部分品種的存款利率實行上浮。
業(yè)內人士預計,如果今年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同時作出調整,恐怕會進一步縮小息差空間,給銀行業(yè)帶來較大壓力。在當前經濟復蘇仍在繼續(xù)、銀行轉型、經營壓力有增大趨勢的態(tài)勢下,預計管理層年內頻頻“出牌”可能性不大,利率市場化改革總體將保持“穩(wěn)中漸進”態(tài)勢。
改革配套措施有待出臺
在利率價格改革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環(huán)境的完善,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降低因為問題銀行破產倒閉而給存款人造成的損失,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目前,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商業(yè)銀行自行定價和進行風險經營,不排除會出現(xiàn)破產等問題,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有助于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穩(wěn)定,有助于促進市場充分競爭,有助于減輕政府負擔和壓力。從國際經驗看,美國每年有200到300家銀行倒閉,但其金融體系總體保持穩(wěn)健,這與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有很大關系?!崩罱ㄜ姳硎?。
來自商業(yè)銀行的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我國一直沒有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的原因,一是之前我國利率市場化尚不充分,沒有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的必需性;二是我國銀行一直都隱含著國家信用或由國家最后擔保,似乎對破產清償問題沒有太多關注的必要。目前考慮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是改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需,也是推進利率市場化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p>
也有專家提醒,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難以避免經濟學中提到的“逆向選擇”風險,有可能片面鼓勵和激發(fā)風險,即風險越高越容易吸收資金,而風險高也不用擔心,因為有補償機制,這就容易造成金融機構更傾向于追求風險,從而容易導致道德風險發(fā)生,這需要注意防范。因此,未來在存款保險制度的建設上,要關注制度對金融機構的實際覆蓋程度;關注管理層的實際監(jiān)管能力;關注如何針對不同機構進行差別化的措施,從而起到獎優(yōu)罰劣的目的,這些都是存款保險制度要考慮和細化的。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說,去年存款上限上浮后,各機構一開始按照各自的定價,但一段時間后就開始“一浮到頂”,這主要是因為“貸存比”的存在導致金融機構之間資金競爭存有壓力。所以建議取消貸存比,否則無法真正實現(xiàn)利率市場化。取消貸存比后,可考慮引入CD(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起到穩(wěn)定存款的作用,避免存款過度流失,同時降低銀行負債波動性。同時,隨著貸款利率的逐步市場化,要進一步考慮提升資金使用者的市場化程度,使資金真正流向有需要的地方,這是保障未來利率市場化取得成果的重要條件之一。
來源:金融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